金庸的《鹿鼎記》中有這樣一個橋段,就是被海大富帶到皇宮的韋小寶冒充小桂子,在一間空屋子里遇到練武的康熙皇帝,后來兩個人成了好朋友。當海大富一聽“小桂子”說起“小玄子”,就知道這就是當今皇上康熙。
對此海大富的解釋是:我聽你一說他的年齡、身形、樣貌,就判斷他是當今皇上無疑了。其實這句解釋一定是金庸自己杜撰的,或許這樣的理由看起來更加直白,免得在書中解釋麻煩。但是海大富能知道“小玄子”就是皇帝這件事,卻肯定是真的。
其實稍微懂點歷史的人就會有一個常識,那就是“避諱”。就是說為了對某個人表示尊重,不允許說或者用這個人的名字中的任何一個字,這就叫“避諱”。這與我們現(xiàn)在說的“避尊者諱”和“避死者諱”并不完全是一回事。
古代的避諱主要還是避諱皇帝,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兄弟三人,二弟趙匡義、三弟趙匡美,等到趙匡胤登基以后,兩個兄弟就因為避諱改名為趙光義、趙光美了。等到太宗趙匡義當上皇帝以后,三弟光美不得不再次避諱,改名為“趙廷美”。
古代的避諱學是一個專門的學問,每次皇帝即位,都會帶來比較大的麻煩,各類史書、奏折中要重新查找修改避諱,后人讀史如果不留意就會掉入避諱陷阱?!堵苟τ洝分械幕实凼强滴酰滴趸实鄣拿纸?ldquo;玄燁”,那么按照避諱學來說,沒有哪一個人在名字中敢使用“玄”字的,更何況還是宮中的一個小太監(jiān),那簡直就是要被凌遲處死的,我想這個原因初入宮門的韋小寶可能不知道,但是老奸巨猾的海大富肯定是知道的。
當然在歷史中,除了避皇帝諱,還有一種尊長避諱,比如過去的人是不允許直呼或者直接書寫自己父親的名字的,在后代的起名中,也要盡量避免使用前輩的名字中出現(xiàn)的字。我記得我小時候聽評書,還學會了“子不言父”的說法,以至于在農(nóng)村小孩打架時,被對方孩子喊自己父親或者爺爺?shù)拿志退闶且环N奇恥大辱了。
版權(quán)說明:本網(wǎng)站圖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權(quán)圖片,已獲得使用授權(quán)。網(wǎng)站內(nèi)容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復制、轉(zhuǎn)載及其他商業(yè)應用。